《匆匆》教学设计[必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匆匆》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
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一个是曾经教我们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课本;一个是记载着我们第一天迈进小学校门的旧日历;一个是一位和你们一样的孩子成长中留下的足迹。这几件礼物,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师生自由交流)
小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匆匆》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
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
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
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遮挽 徘徊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
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时间特点)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
头涔涔 泪潸潸 遮挽 徘徊 (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
(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朱自清画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3、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同时渗透了学法指导,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蒸”字是书写难点,指导正确规范书写,检测目标1;简介作者,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四)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抽生读)
4、方法提示:同学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文章很长,内容很多,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突出学习重点。】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体会表达。(28分钟)
(一)自主合作,感知“头涔涔而泪潸潸” (8分钟)
1、读课文1——3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令作者“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填写好自主学习记录单。匆匆优质课教案设计
自主学习记录表
令作者感到“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 谈体会,感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每小组找准一个点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序地完成重点内容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
《匆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重点语段,理解“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回顾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还能用什么词语表达“匆匆”呢?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板书课题)
二、欣赏美文,谈感受。
播放经典诵读篇章《匆匆》。
提出要求:用心聆听,可以跟着录音默读,想一想:你听到作者的心声了吗?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品读词句,读中悟情。
过渡:《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1.自主学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语句,多读一读,并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如:
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句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句3:“于是—洗手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句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方法提示:
(1)展示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伴评议、补充;
(2)师相机点拨、范读,并引导学生从内容及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交流;
(3)生感情朗读;
(4)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
模仿课文进说、行写训练:
交流“句3”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说写训练。
四、配乐诵读,积累佳句。
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懂得惜时。
1、阅读《留住今天的太阳》,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不虚度光阴。
2、经典诵读《长歌行》。体会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含义。
六、作业。
1、背诵《匆匆》中你喜欢的段落。
2、了解名人惜时的故事,看看身边人是怎样利用时间的,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好好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等,做一个能与时间赛跑的人。
《匆匆》教学设计4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平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习,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习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学运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中国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习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培养学生朗读和语言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时间观念比较强。教学过程中应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侧重对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音乐进行暖场,将学生带入氛围。然后一边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从小到大的照片图片一边深情描述:“同学们,看着这组图片,她就会你们中的一员。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现在,你一定感触良多,你有什么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在课前与学生谈话导入课题。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充分调动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
(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huái)旋转(zhuàn)
(2)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
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读者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
(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
(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
(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师总结。
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背诵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改成的小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匆匆》教学设计6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如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由于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邻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匆匆》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3.我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应珍惜时间。
学习过程:
一。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了课题,我脑中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2.我能带着问题,带着对课题的质疑,静心读文。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二。再读学会本课生字词
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挪移蒸融游丝
易错生字:易错读音:难理解的词:
三。精读品析课文
默读课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批注你的体会。
1.细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细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时光飞逝
细读第3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仿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3.细读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课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与开头什么关系?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链接)明日歌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珍惜时间的古诗。
2.我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匆匆》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nuo yi zheng rong you si pai huai
( ) ( ) ( ) ( )
2.学了课文,我想用一句话(或格言或警句)表达我的感受。
3.按课文内容填空。
a.《匆匆》是一篇()(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 ) 。表达了作者对( )感到( )和( ) 。揭示了( ),但又( )的复杂心情。
4、文章第一段用()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一复返的特点。文中运用了()、()、()和()等修辞手法。
5.《匆匆》一文主要围绕()这句话来写时间匆匆,告诉同学们()。
6、.照样子写句子。
(1)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7、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搜集惜时的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会读书迟
【句段集锦】
(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2)春天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雨停了,有再下的时候。
【课文链接】
(1)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针尖上一滴水滴;大海;日子显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匆匆》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涔涔、潸潸、蒸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运用修辞等方法来把抽象的时间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对时间进行过创作,例如我们学过的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对时间进行了叩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一首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圈画出难认或难以理解的生字词。
明确:涔涔、潸潸、蒸融。
2.自由朗读,思考作者笔下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三)深入研读
1.本文语言优美,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明确:这里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读了这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日子来去匆匆?
明确:这里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板书: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3.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明确: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追问,反问,更有触景生情,对自己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板书:珍惜时间】
(四)拓展延伸
作者说时间“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流逝,日子还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溜走?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模仿本段的语言形式,也来说一说。
(五)小结作业
小结:作者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身边流逝的,从而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作业: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大家课后找一找,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9
铁匠打铁诀窍有三:一是切准“火候”,趁热打铁;二是切准“打点”,锤锤到位;三是切准“力度”,大锤成型,小锤修饰。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应该如何切准“火候”、切准“打点”,让大锤成型的阅读教学少一点遗憾?本文试例举阅读教学中修饰与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图片运用,从功能上优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都很重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图片资源普遍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语文老师经常运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颇受学生喜欢。但我发现,绝大部分老师运用图片目的很单一,或激发兴趣或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再无他用。我想,我们可以把图片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从功能优化其运用。
比如:教学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我在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四次“张家界”风光图片,把图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图片运用一:初现激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世界闻名的风景区游览。请看:(师播放“张家界”风光图片)。
生:“哇”“哇噻”“那儿太美了!”“我好想去啊!”……
学生那惊羡的表情,赞美的语言让我很开心,于是顺势引出:“咱们就赶紧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吧。”接下来,学生便带着这种兴致学习新课,感觉很好。
图片运用二:复现解文
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有一种惊险的美。我又有选择性地出示了“张家界”风光图片中的“一线天”“百丈峡”两张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图,能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景点的风光吗?
生:(略)
师:现在,你们明白索溪峪的山有种惊险的美了吗?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这两张图片不再是图片,而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力,练习口语表达的凭借了。
图片运用三:再现铺垫
课文学完后,我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一个被告:索溪峪的山、水、动物、游人太野了,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一个法官:把不规则的山削整齐些,把弯曲的水道改直,然后修建漂亮的桥,让行人稳稳当当地过小溪。至于猴子嘛,把他们关进笼子里,就不会到处乱撒野了。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方展开辩论。在辩论开始前,我又有选择地出示导课时“惊险的山”“横栏绿水的山”“旁逸斜出的山”“弯弯曲曲的溪流”“溪流上的独木桥”“溪流里的石块”“在树间攀缘的野猴子”等图片,给他们带去视觉冲击,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学生看着这些形态各异的山的图片,就会想,要是都变成人工修饰的某种形状,那会怎样呢?于是,在这样的铺垫下,学生的辩论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很精彩。
图片运用四:回现延伸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回顾一下“张家界”的迷人风光。请一个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当导游,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略。
这样一来,整堂课前后呼应,还激发了学生课外去了解张家界,甚至去张家界旅游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大语文观啊!
以上的图片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还能调动他们课外去探索的欲望。这样的图片运用把图片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优化了我们的阅读教学。
二、课堂提问,从表达上优化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歌德说:得“意”可以忘“言”。而语文课程则不行,必须要让学生既得“意”,也要得“言”。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必须从表达上优化,引导学生学会既得“意”更得“言”,这样,语文课就有语文味了。
以下是教学六下《匆匆》一文的两个提问设计:
设计一:
师:同学们,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有哪些?你能画出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吗?
接着,学生自学,边读边作批注。最后,学生汇报相关的句子和体会,师借机指导。
设计二:
师:同学们,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是怎样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让你看得见的?他又是如何让我们感觉到一天的日子匆匆而过的?
接着,老师紧抓课文第2自然段一个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一滴水……”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感受其表达的精妙和传神。滴答,一滴水没了,24年过去了;再滴答,又一滴水没了,48年过去了;再滴答,人的一生都过去了。人生就是三滴水。最后,围绕第3自然段开展教学,以一天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活动为线索,逐一对应板书(起床、洗手、默默、遮挽、睡觉、叹息)和时间流过的词语(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并通过仿写比较,了解、感受、体会作者是如何精巧选择、恰当表达的。
对比以上两个提问设计,我们不难发现。设计一:老师关注的是文本的内容,哪些地方写出了日子的匆匆;而设计二:老师的提问指向的是文本的表达,作者是怎样写出日子的匆匆的。我们知道,学生一读《匆匆》这篇文章就会联想到“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等思想内容,但对于作者是怎么写出时间的匆匆的,才是学习的重点。显然,设计二的提问落在理解和体会“作者如何将无形无声的时间写得有形有声”,这样的`课堂架构跳出了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研读模式,建立起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这样的提问“问”在言语形式的秘妙处。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提问能优化我们的阅读教学。
三、随文练笔,从过程上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积累、运用,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时下,很多教师都认识到随文练笔很重要。但往往由于时间不够等原因,课堂上虽有练笔,却来不及点评,其练笔过程不够扎实。那怎样从过程上优化随文练笔,让学生确有所获呢?
以下是我在教学四下《父亲的菜园》一课中根据文中的一个句子“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设计的一个写连续动作小练笔的步骤。
步骤一:品读,把握写法
在学生练笔前,带领学生品味这句话中“丢、抓、冲”三个动词接连使用的好处,并出示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语言即思维》一书中所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不用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让学生加深使用动词的好处。
步骤二:拓展,巩固写法
出示两个描写动作的片段让学生找动词,品味动词使用之好处。
片段一:“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峡谷,来到了珍宝关。”
片段二:“李京京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步骤三:练笔,运用写法
小练笔:根据提示想象,用动作描写续写当时的情景。(只选一处来写)
(1)上课铃响了,我站在教室,门掩着,老师已经在讲课。我……
(2)他在球场投篮球。他……
(3)她看到前面有一位小朋友摔倒在地。她……
步骤四:比较,提升写法
首先,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小练笔,生生比较。接着,我又出示老师自己写的文章让学生读,师生比较。最后,老师再次总结用连续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这种写法的好处,加深学生的印象。
《匆匆》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课件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出示课件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第二课时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出示课件)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匆匆》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
⑵ 学会六个生字。
⑶ 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⑷ 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2、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3、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四、课后练习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写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2、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3、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4、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5、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匆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统览全文
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再读课文,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4.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学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匆匆》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____,我还能做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匆匆》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五、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四、学生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5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匆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设计05-28
《匆匆》教学设计07-08
朱自清《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07-05
《匆匆》教学反思03-02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08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故乡》教学设计02-28
《母鸡》教学设计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