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唐赋赋体的集成、对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 广纳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 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 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 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 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 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 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 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我们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xx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1.下列对本人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 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 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 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 黄钟长鸣
李树喜
①施光南1940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4岁上学,5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有一天,老师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饭,要吃饭……”惹得满室哄堂大笑。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上诸如“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注]”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
②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16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这在一般专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
③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进行,主考老师是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的教授江定仙。
④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演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土”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考场嘈切议论。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和蔼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流水》”,施光南回答。
⑤“作者是谁?”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
⑥“我自己写的。”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越剧、评剧和京剧。
⑦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说:“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取。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不知你的意见如何?”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
⑧中央音乐学院的7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足于学院大墙中的科班教育,他坚信真正的音乐源泉在社会和民间。参加工作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宝库。他常在学院的晚会上动情地演唱收集和创作的民歌和流行歌曲——这是为学院派很瞧不起的,但施光南坚持不懈,乐在其中。施光南毕业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超过千首,发表一百多首,新人新歌,乐坛瞩目。1963年南宁的音乐创作会议上,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吕骥这样赞扬施光南:“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同样是年轻人,聂耳死时是23岁,现在天津的施光南也是23岁。聂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悲壮的战斗气息,施光南生活在今天,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
(摘编自《点评: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成与败》)
【注】哈拉克、聂耳洛夫斯基:著名音乐家。
相关链接:
①目前,创作一首水准较高的声乐作品耗资大约30万人民币,而施光南隐约作品包括歌曲1169首、歌曲钢琴伴奏213首、歌曲管弦乐谱143首、歌剧三部,还有大量器乐、戏剧作品,其创作成本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摘编自《斯人虽逝 旋律长留人间》)
②聂耳在北平时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收集北方民间隐约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的汗臭”的环境中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环境下吟出来的。(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表明了我们怀念施光南的原因,即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作品长留在人间。这位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第①段写施光南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突出了他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以及那种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而充满自信的特点。
C. 第②至第⑦段写施光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和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情况,前者详写,后者略写,详略得当。
D. 最后一段,对施光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情况一笔带过,而着重写他深入社会和民间以及他年轻时的创作成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开头述说施光南出生地和年份,这是人物传记的常见形式,也交代了时代背景,为后面写童年施光南改唱儿歌做铺垫。
B. 文本以时间为顺序,从施光南出生至4岁、5岁,至16岁,再至23岁,虽然叙述平淡无波澜,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C. 文本从侧面记述主考官江教授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行为,介绍他的身份和职称,是为了说明他对施光南判断具有权威性。
D. 用数字说明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成就,突出了他创作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计算其创作成本,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
E. 文本叙事中含有事理,通过记叙施光南的学习、创作及音乐成就,说明的成才不只在于天才加勤奋,还有其他因素。
3.材料引用吕骥的话,把施光南与聂耳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D. 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E.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四、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_____________”,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_____________”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_____________”的准备。
(2)杜甫《春望》中,写战乱不断,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绞手指甲是要坏肚子的》一文中,作者照猫画老虎,以一句“把手指甲都绞出水来了”讽刺一些整日“坐家”闭门造车的作家。
②作为“智能健康卫浴生活”理念的始作俑者,中国十大卫浴品牌英皇卫浴自创立以来,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人性化、智能化的卫浴产品。
③凌晨2时,湖北省崇阳县的天空像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倾盆而下,电鞭划破升空,巨雷振聋发聩,洪水咆哮着越涨越高,码头村岌岌可危。
④编造者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
⑤据了解,目前家居设计都是个性化定制,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真正为老年人设计的家具很少,属于老年人的家具专卖店更是凤毛麟角。
⑥国内科学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比较仓促,有时路上就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参观的时候也多是走马观花,有兴趣的科学爱好者往往意犹未尽。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是每年非法进入中国的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国,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B. 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要示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C. 了解作为青藏高原屏障的贡嘎山的生态情况,对研究横断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 公立医疗机构由于总体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垄断地位,少数医疗机构抵制付费方式改革,不愿意向参保人员提供服务,或者推诿病人、转嫁费用。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云南邀请中国作协老作家李凖、老诗人李瑛等一批著名作家访问昭通,我也忝列其中。
B. 他说:“当我经纪人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赏光接受了球队的邀请”
C. 为回馈新老客户,增进与客户之间的感情,本专营店开展上门惠顾活动,服务到家。
D. 修改是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六、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_______,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出来完成的。年轻时,_______,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_______。
请在下面图表的内容按要求用文字进行表述(不得用数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图1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乘车安全意识比较(%)
国家
坐汽车时系安全带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总是
43.5
73.1
58.2
41.9
偶尔
44.7
21.4
32.1
44.0
从不
11.9
5.5
9.7
14.0
图2 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水上安全意识比较(%)
国家
在没有救生员的水域游泳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从来不会
72.0
14.0
72.6
66.2
偶尔会
15.7
51.6
15.9
15.6
会
12.3
34.4
11.5
18.2
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四国相关研究机构基于多年的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了高中生安全意识及问题比较研究,从上面两个表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②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④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倒外。(雨果)
⑤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⑥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05-24
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7篇01-15
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9-10
高三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01-22
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05-26
高三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04-09
新高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12-18
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2-20
高三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07-03
语文学期教学总结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