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1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五、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七、教学过程
一、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总体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
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
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4
一、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领略人间美好情感:温暖、友谊和乐观,理解并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2、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尤其对比的写法,对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对比手法的作用。
2、学习难点: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授课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具体方法:自主阅读,圈划美句,做好批注,筛选信息,小组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爱心歌曲:爱的奉献)
听歌,生说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里斯吉布森的《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作者)出示目标:
二、检查字词。
【字词积累】
1、穹qióng、兆zhào、猝cù、擎qíng
2、容易写错的字:偏僻、厉害、引擎、熄灭
3、积累卡片:广阔无边、猝不及防、漆黑一片、婉言谢绝
【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朗读、默读均可。
【初读感悟】是那个不管何时都出诊的医生使你感动,还是雪夜农家门前依次亮起的灯光使你激动?用一、两句话,谈谈读后的感受。
【圈读品味】文中哪些语句、场景吸引感动了你?请圈划出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学生找出的能被感动的语句可能会有:
①医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
②“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可是当医生半夜开车出诊时,为了给医生引路,“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
③当医生给孩子看完病开车回家时,“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④医生看完病后,急着“赶回去”,他心里想的是:“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
【筛选信息】对于自己在圈划、批注中产生的困惑,可以在同学中进行质疑,然后筛选信息,把最具价值的质疑写下来。
【小组质疑】把在学习小组中讨论的'最具价值的质疑,在集体中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参与
1、第一段,“偏僻、寒冷、荒凉”与“温暖、友谊和乐观”为什么不矛盾?
(文章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2、第四段,具体写病家告诉“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认为很容易找,“我”却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去农家的路不容易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灯光的作用。)
3、第八段,为什么要写“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侯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
(用农家平时用电的节约,更能突出农家的互助、温暖、友谊。)
4、第十段,“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句中“恐惧”和“忧虑”分别指什么?
(“恐惧”指外面已经下大雪了;“忧虑”指乡路复杂,“我”不熟悉。)
5、文章结尾用阿瑟查普曼诗的用意是什么?
(从内容上说,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传达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
从结构上说,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
从表达效果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6、文章以“哦!冬夜的灯光”为题,有怎样的含义?
(蕴含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指一个风雪冬夜,农家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另一方面,“冬夜”喻指黑暗、寒冷,“灯光”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关爱的友情,深深打动了寒夜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7、请收集有关“爱”的歌曲、“爱”的诗歌、“爱”的故事。
8、发现身边的美,感悟身边的美。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感人故事。
9、感受爱,传递爱。悄悄为他人做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并把它写下来。
10、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冬夜”吗?是谁为你点亮了“心灯”?“冬夜”里的这片“灯光”,在你成长中有什么影响?
【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反思10-02
灯光教学反思01-21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5-05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12-27
语文复习教学设计09-04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21
语文教学设计06-15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08-31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2-07